破译牡丹江畔两万年前的“石头密码”

2021年5月9日09:33:41 发表评论 1,155 views

国内专家学者在东宁市举行的绥芬河流域考古论坛上对石器进行认定

古往今来,牡丹江之水源远流长;斗转星移,繁华雪城以幸福表情守望晨曦。追溯历史,悠远神秘的遗址,鲜为人知的国宝级文物,两万年前的人类活动印记……这些雪城古遗迹是如何被发掘和唤醒的?

破译牡丹江畔两万年前的“石头密码”

强光照射下的黑曜石五钱貔貅

近年来,市文物管理站工作人员联合省内外专家学者踏遍雪城山山水水,将凝固在时光深处的“石头瓦砾”发掘出来,从一条纹络一个符号中探究牡丹江早期人类的活动踪迹,梳理牡丹江文明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展示壮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感受特殊的文明记忆。

破译牡丹江畔两万年前的“石头密码”

强光照射下的黑曜石勾玉

在东宁市举行的绥芬河流域考古论坛上,俄罗斯专家学者对石器进行认定

专家齐聚,解读两万年前“石头密码”

秋天的牡丹江天空湛蓝、阳光明媚,片片稻田荡漾着金色涟漪,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前不久,我市考古界也传来喜讯:“黑龙江省东宁旧石器考古调查论证会”和“东宁旧石器考古调查成果论证暨绥芬河流域考古论坛”在东宁市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历史考古与民族学研究所等8家中俄单位的20位专家学者,通过对东宁市旧石器考古调查采集的标本进行观摩、对部分旧石器遗址进行现场考察,得出论证结果:部分石制品属于两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遗物,这一论证将东宁的历史由原来的距今五千年,向前推至距今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这一重要论证结果无疑大幅延伸了东宁的历史根基,填补了区域性的文化空白。然而,在作出这样的结论之前,专家学者们作了大量考古调查工作。2017年至2018年间,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东宁市文物管理所共同组成的考古调查队,在东宁市境内的大绥芬河、小绥芬河和老黑山河两岸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这批新的旧石器地点,采集了900多件石制品。这些石制品具有明显的石片、石叶和细石叶工艺的特征。

经与会专家学者论证,这些石制品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年代距今2万年左右或者更早,这一论证说明东宁一带早在2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专家们特别指出,这些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刮削器、尖刃器和砍砸器等的发现,说明该区域的石器技术与华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类文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同时,该地区还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为东北亚地区的旧石器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专家学者认为,此次的重大发现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史前人群在该地区的文化技术发展和生存适应活动,以及整个东北亚人群的迁徙、交流和互动提供了基础材料。因此,今后考古人员将进一步开展调查工作,对采集的标本进行系统研究,并选定遗物遗迹丰富、有地层和代表性的遗址,开展深入的发掘工作。

专家在穆棱河上游进行考古调查

“水落石出”,考古人员如获至宝

学术界对旧石器时代的定义,是指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年代从距今260万年延续至距今1万年左右。那么,距今如此遥远的遗迹遗物是怎么被发现的?又是如何认定的呢?

历史常常向懂它的人敞开心扉。在水系辐射区域的山岭间,去寻找距今至少上万年之前的旧石器,没有系统专业的知识根本做不到。考古人员通过专业的判断和对古人生活状况的推理和还原,像反向的水波纹一样,一圈圈地收缩,一层层地接近考古调查的目的地。

破译牡丹江畔两万年前的“石头密码”

强光照射下的黑曜石貔貅

考古人员都知道,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很多取向是一脉相承的。比如人类在选择居住地时,都会依山傍水,背风向阳,而在数万年以前,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依靠渔猎为生,因此人类的聚居地都会尽量临近江水、河水。

破译牡丹江畔两万年前的“石头密码”

强光照射下的黑曜石财神

踏水寻踪,按图索石。考古人员在我市范围内考古调查,主要沿牡丹江、绥芬河、穆棱河、海浪河四大水系进行。他们先在地图上标识出水系基本线条,初步确定调查的路线,然后进行实际调查寻访。在考古专家的视野中,对调查地域的土质结构进行分析后,会让“寻石之路”的方向更明晰。纵向来看,本地的地质结构大概分为四层:第一层为黑色的耕土层,一般来讲它的平均厚度为40到50厘米;之下的第二层为黄土层,重要的是,按照以往的常识,旧石器主题的调查寻访要收集的旧石器,基本都留存在这一文化层中;接下来往下是基岩层,在基岩层里,几乎没有人类生产生活的痕迹。

考古人员对地质层分析之外的另一个常识是,在江水或河水之畔,由于板块的运动,每年江岸会上升几毫米,如果历经1万年,理论上岸边的地势会被抬高几十米。综合各种要素,结合地图上的等高线进行研判,如果水系两岸存在一万甚至数万年之前的旧石器点,那么它分布的地点,就应该在江或河边高几十米以上的岸边阶地的黄土层中。而现实中,由于板块运动的抬升和水土流失等原因,留存着旧石器遗迹的黄土层,有些很可能会裸露于地表,这使得找寻到这些上万年前经人类之手打制过的石头成为可能。

破译牡丹江畔两万年前的“石头密码”

强光照射下的黑曜石手链

穆棱河上游旧石器考古调查发现的黑曜石盘形器(国宝级文物)在东宁市举行的绥芬河流域考古论坛上展示的部分旧石器牡丹江和绥芬河流域旧石器考古调查采集的部分石制品

寻找“文明”, 解开“密码”的意义

任何一种文明,都有其内核基因,它们看起来普通,却传承文明的神奇力量。牡丹江穿城而过,蜿蜒身姿耐人寻味:时光流转,牡丹江勃发一派盎然生机,重新被注入一种文化精神,那些年代久远的遗址遗物成为诠释千年甚至万年文化的载体。

“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却展示着当时的生产生活状况,承载着一段历史。”市文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辨别石器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石头的器型、劈裂面以及打击点,都需要综合考量。在考古领域,有许多专家型学者,吉林大学的陈全家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从事旧石器研究多年,在调查辨别旧石器上独具慧眼。

如果需要进一步确定该点为旧石器地点,需要在该地点收集到大量的旧石器,才能最终确定。因为只有古代人类长期从事生产、生活活动的聚居点,才有可能产生大量的石器。而那些如今看似或精美或笨拙的旧石器,在当年也是古代人类手中生存的“利器”。“以黑曜石石刀为例,这种被称为火山玻璃的石头,经过古代人类的打制,其锋利程度不逊色于现在刀具,一片黑曜石石刀,足可以肢解两只羊。”市文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介绍。

在牡丹江地区,考古人员不仅证实在东宁市境内两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早在10年前,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牡丹江支流海浪河流域进行专题考古调查,就发现了8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杨林南山遗址是其中发现石器数量和类型最为丰富的遗址之一。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考古·黑龙江》一书中描述:杨林南山遗址位于海林市西南约30公里处,海浪河下游右岸的三级阶地上,共发现石制品97件。石制品原料以角岩为主,其他有板岩、黑曜岩、凝灰岩、安山岩、流纹斑岩等。通过综合对比,推测其年代大致距今5-2万年前,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该遗址的发现,不仅对认识海浪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文化具有开创意义,也为研究黑龙江流域及东北亚旧石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增添了重要资料。

在考古研究中,我市不仅发现了许多旧石器时期考古点和遗址,还发现了国宝级文物。2016年4月,考古人员在穆棱市马桥河镇采集的黑曜石盘形器便是重大发现,陈全家教授评价该黑曜石盘形器为国内目前唯一发现,属国宝级文物,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破译牡丹江畔两万年前的“石头密码”

强光照射下的黑曜石貔貅手链

文化雪城,从历史传承中走来

文明的产生,往往“依山傍水”。气候温和、雨量丰沛的牡丹江,为早期人类生存提供的适宜的环境。当文明之火在广袤的黑土地上燃起时,牡丹江也惊现文明之光。作为我省文化遗址较为密集的区域,无论是旧石器考古点,还是新石器遗址,牡丹江流域可谓星罗棋布。

新中国成立以来,省考古所在全省大部分区域进行过田野考古工作,很多发掘项目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省先后有3个考古发掘项目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我市占据2项,分别是宁安三陵二号渤海贵族墓、宁安虹鳟鱼场渤海墓群。

破译牡丹江畔两万年前的“石头密码”

强光照射下的黑曜石手链

目前,我市共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208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8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1处。其中渤海上京城遗址列为全国100个大遗址,2016年又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牡丹江边墙被认定为中国长城资源;中东铁路建筑群列为中国九大工业遗产。近4年来,市文物管理站工作人员联合考古专家进行了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基本覆盖了全地区较大的河流,包括牡丹江流域、海浪河流域、穆棱河流域、绥芬河流域,如此对一个地区进行旧石器专项调查在省内乃至全国都走在了前列。

“近4年来,我市共发现近100处旧石器时期考古文物点,基本覆盖了我市的四代水系,这个数量目前在全省来说也是比较多的,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这就说明早期人类活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牡丹江的历史文化根基也是很深厚的。”市文物管理站站长申佐军说。

牡丹江风光旖旎,浓密的森林、幽深的峡谷,山之刚、水之柔,点化出一幅幅千姿百态的图画,因此,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便不足为奇。考古人员研究不同时期的石器,就是探寻牡丹江的人文历史脉迹,以及变化背后的动情故事。纵使沧海桑田,时过境迁,我们不应该遗忘它们曾经成就了牡丹江完整的历史。日后考古人员或许还会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反馈给当代,让人们去探寻牡丹江更久远的历史,感受牡丹江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破译牡丹江畔两万年前的“石头密码”

强光照射下的黑曜石貔貅手链

发表评论

您必须才能发表评论!